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新闻中心 / 地震要闻

闵宜仁: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应急管理 开启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——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

2021年01月29日 04时20分

【字体:

打印本文

分享:

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是“十四五”时期的开局之年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认真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以“十四五”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为统领,坚持系统观念,聚焦主责主业,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全力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,开启新时代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
  担当作为,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蹄疾步稳

应急管理部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、亲自推动组建的部门;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总书记亲自授旗、亲自缔造的队伍;把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统筹办好的两件大事,是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、着眼新形势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。切实履行好应急管理职责使命,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尽最大可能把安全生产、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具体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、成灾之前,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、任务艰巨、使命光荣。

2020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第一年,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。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胸怀大局、奋勇担当、攻坚克难,抗疫情、战洪水、化危机,全力以赴防控重大风险,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,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“三个历史最低、两个历史首次”的成绩。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,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稳步推进,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,防震减灾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。

  立足大局,准确把握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要求

进入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、历史逻辑、现实逻辑决定的。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、立足“两个大局”、坚持“两个至上”、统筹“两件大事”、强化“两个根本”,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。

深刻认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形势。地震安全形势严峻复杂,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地震灾害链不断延长,尤其是特大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十分紧迫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,防震减灾要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,从传统科研型向业务服务型工作思路转变,对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刚性约束持续增强,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,更加复杂的环境是对地震安全保障的重大考验,需要切实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,筑牢地震安全防护网。

深刻认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特征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是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,要坚持底线思维,做好大震巨灾应对准备,提升更加复杂环境的减灾能力,切实减轻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;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,要提升全社会地震安全水平,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,强化抗震设防和防震减灾科普服务供给,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;是走中国特色防震减灾道路的现代化,要坚持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,以系统性思维加强综合防震减灾,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构建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体系;是以构建防震减灾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现代化,要统筹发展和安全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构建“立足应急管理、服务社会需求、增强国际合作”防震减灾发展新格局;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现代化,要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变革,顺应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,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准确把握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要求。坚持创新发展,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“智”量,聚焦核心技术创新,开展基础性、关键性技术研究攻关,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,提高防震减灾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坚持协调发展,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效率,科学布局防震减灾资源,固根基、扬优势,补短板、强弱项,实现业务体系资源、区域资源与震情灾情风险协调配置,增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。坚持绿色发展,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水平,聚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城市规划、重大工程建设,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对国家安全、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冲击。坚持开放发展,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格局,聚焦构建防震减灾发展新格局,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,以开放促创新、促融合、促发展。坚持共享发展,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标准,聚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,高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,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给,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。

  凝心聚力,开启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

新阶段面临新形势,新理念提出新要求,必须用系统思维、全局观念、发展眼光科学看待防震减灾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。要进一步明确“夯实监测基础、加强预报预警,摸清风险底数、强化抗震设防,保障应急响应、增强公共服务,创新地震科技、推进现代化建设”的业务发展思路,做好改革、开放、创新三大文章。

要着力提高政治站位,强化理论武装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。要做好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防范,着力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,加强震情监视跟踪,加快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网,着力构建城市群、都市圈及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地震灾害联防联控机制。要提高地震灾害防治能力,大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,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“放管服”改革,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,加强抗震新技术应用,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。要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,树牢服务意识,丰富服务产品,拓展服务渠道,构建服务标准体系,加强专业化、复合型、高素质的服务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,推进高质量服务。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理顺抗震救灾指挥机制,指导理顺市县相关部门“防”与“救”的责任,深化地震科技体制、地震业务体制、震灾预防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动力。要强化地震科技和人才支撑,大力推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,加强地震信息化建设,创新防震减灾人才工作,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。要加强地震系统自身建设,坚持政治建局、服务立局、科技兴局、人才强局、依法治局,进一步规范管理、优化服务,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作者系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